Quantcast
Channel: Chinese Cantonese Forum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6964

珠海一幼兒園首開粵語教學

$
0
0
珠海一幼兒園首開粵語教學家長:支持也有擔憂

核心摘要:陳守紅告訴記者,她身邊一些孩子在國內不會講粵語,到了國外華僑聚集之地,反而將粵語說得朗朗上口。陳守紅表示,粵語教學只是一種形式,目的是讓孩子從小了解嶺南文化,這對保護本土文化有積極作用。
  小朋友在學習粵語童謠
小朋友在學習粵語童謠
  文/羊城晚報記者吳國頌圖/ 朱習
  在今年珠海博愛幼兒園(為公立幼兒園)開學典禮上,園長陳守紅用粵語向小朋友們問好。羊城晚報記者獲悉,該幼兒園從這學期開始,將融入粵語教學。這是珠海首個開設粵語教學的幼兒園,在全省其他城市也不多見。
  粵語教學娃娃開始
  目前中小學校大力推廣普通話,一些地方方言反被晾在了一邊。近年來,關於粵語存廢與保護的爭論一直不斷。珠海博愛幼兒園園長陳守紅說,她20​​09年到四川的北川考察,發現當地羌族孩子對本民族語言只會說一點點了,並且絕大部分小孩已不會書寫。這種現象讓她聯想到粵語,讓她聯想到嶺南文化的逐漸流失。
  陳守紅告訴記者,她身邊一些孩子在國內不會講粵語,到了國外華僑聚集之地,反而將粵語說得朗朗上口。
  在一次與粵劇藝人交流粵文化傳承時,陳守紅意識到,保護本土文化應該從娃娃抓起,博愛幼兒園每年要舉辦一次戲劇節,如果引進粵劇,必須讓孩子學會粵語。因此陳守紅決定:開始粵語教學。
  重在保護本土文化
  陳守紅說,根據教育部門規定,目前珠海博愛幼兒園小朋友的教學依然以普通話為主,粵語將通過其他有趣的方式讓小朋友接觸。在幼兒園開展粵語教學,無論是教學方式還是教學內容都沒有先例,他們基本處於一個摸索的過程,還有許多細節在論證過程中,當然也有一些困難。
  珠海博愛幼兒園廣東籍教師僅佔1/3,很多老師本身不會講粵語,“如果老師不會粵語,我們要求不能和學生用粵語交流,避免誤導孩子。”陳守紅說,粵語教學目前只在11個班級進行。老師會給小朋友播放粵語童謠和粵劇,播放過程中,通過粵語與孩子交流。“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擔柴上街賣。”在給小朋友播放粵語歌謠時,老師會做出各種動作,讓孩子理解這首歌的意思。
  陳守紅說,現在粵語教學只開展了幾天,但小朋友們很有興致,有的回到家中躲在被窩裡用粵語數數字,一些本來會說粵語的小朋友則當起了“小老師”。
  陳守紅表示,粵語教學只是一種形式,目的是讓孩子從小了解嶺南文化,這對保護本土文化有積極作用。接下來幼兒園將挑選適合小朋友的教材,計劃將粵語作為教學課題立項。
  多一技能家長支持
  珠海是一座移民城市,不少家庭講的是普通話,小孩從小也在這種語境下長大。
  對於珠海博愛幼兒園開展粵語教學,持支持態度的家長比較多。一位家長認為,學習粵語除了可以了解本土文化,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掌握一項語言技能。無論今後孩子在廣東生活還是出國,都有益處。
  但也有家長擔憂,現在小孩既學普通話,又學英語,再學粵語,是否成為一種壓力。陳守紅則解釋說,目前幼兒園並沒有將英語作為重點教學進行推廣,而相對於大人而言,小孩其實有更強的語言學習能力。
  丟人
  舞南獅的怎能不會說粵語
  吳國基是珠海本土文化名人,一直關注傳統文化的保護。他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語言,就好比人的靈魂一樣,如果連靈魂都沒有了,人就成了空殼。因此他認為在幼兒園推廣粵語非常有必要。
  吳國基組建了一個舞獅隊,成員都是15歲以下的學生,但這些孩子中沒有一個人會說粵語。吳國基說,發現這種現像後他非常難受,“我們舞南獅的,居然連粵語都不會說,我覺得丟死人了”。
  現在,吳國基要求他的學生必須說粵語,無論說對還是說錯,總之要開口。他說,粵語有他博大之處,很多微妙之意是普通話難以表達出來的。例如表示感謝之情,普通話一律說“謝謝”,但在粵語文化中,如果對方給你實物了,你應該說“唔該”,如果別人給你精神支持,你應該說“多謝”。
  吳國基認為,學粵語,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這種語言去了解其背後的文化。
  緊迫
  生存空間被擠壓急需保護
  2010年7月,廣州市政協向市長提交報告,建議廣州電視台將普通話作為主要頻道的基本播音用語,理由是創造亞運會軟環境並上衛星,但在廣州不少本土人士看來,這實際上是在打壓粵語方言。全民大爭論由是而起。
  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教授宋俊華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說,隨著城市的發展、外來人口的增多,粵語確實受到了衝擊,粵語的生存空間被擠壓。對於珠海有幼兒園開展粵語教學,宋俊華認為非常有必要,有助於保護傳統文化。他說,從溝通而言,普通話更有優勢,但從文化角度而言,粵語有它的意義所在。
  宋俊華建議,在目前的國情下,學校可以通過課外活動或選修課的方式來推廣粵語,讓學生了解粵語背後的文化,但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不能帶有強迫性。

中國 羊城晚報網絡版 二零一四年 二月二十日 由倉頡轉載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696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