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Chinese Cantonese Forum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6980

陶傑:四失

$
0
0
不單止香港,對世界各地而論,對語文最大威脅,除了不友善的語言政策,相信要數多媒體科技。由失字、失語、失憶、以致失智,乃多媒體科技影響下很自然的現象。當初提倡「我手寫我口」的人,恐怕沒預計到會出現今天「手停口停」的局面。



四失
陶傑


進入手機WhatsApp時代,你才會發覺,當初「五四」運動廢除了文言文,提倡「我手寫我口」的白話,到了今日,是多麼短視而傻。

手機輸入文字,你試試用白話文:「我剛來找過你,你不在。」共九個字。但是用尺牘的文字:「叩訪不遇,悵甚。」共六個字,而且多賺了一層感情──「我剛來找過你,你不在」,不止是白話文之嚕囌,而是粗魯沒有禮貌。「叩訪不遇」,或者「拜訪不遇」,端莊而體面;「悵甚」,還講出了心情,這樣的語言,令對方看來舒服。

美國人發明的高科技,你當然可以移植過來,抄襲盜版,亦無不可,但清朝的張之洞還強調:「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手機和WhatsApp是西學,中國人文精神裏的簡潔與禮貌,是中學。現在用WhatsApp,以大陸九十後的白話文:「剛來找過你,你不在」,或「剛找過你,沒人」,連「中學為體」也丟掉。

WhatsApp通訊,先沒有了端莊和禮貌,然後用一張張臉孔表情的符號來代替文字的心情。「悵甚」的意思,可以用帶一滴淚水的一張臉表達,如果這樣,不如全球新人類一起學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更方便。

很明顯,手機的盛行,先導致「失字」。語言和文字是孿生的一對。「失字」之後,必然「失語」,講話斷成一小截一小截,不可連貫。用多了手機,可以刪除文字,也就是Delete,加上不喜歡讀歷史,又多了「失憶」。失字、失語、失憶的總和,必然變成「失智」。什麼是「失智」呢?也就是大陸人說的「腦殘」。

大陸或許流行「腦殘」,但香港也湧現失智的一代。他們厭惡閱讀,抗拒思考,覺得好悶,或者「很累」,他們專注力很弱,排斥二百以上的文字。在網絡的論壇,無論罵人或稱讚,他們用的文字越來越少,最後不是一隻大拇指向上的符號,就是一張怒目的臉。未來的一代領袖,也只靠Sound-bite和一張臉孔上位。不論喜歡與否,這個世界在「進步」,不過,離發射核彈如玩On-line遊戲,將十億人Delete掉,如同刪除記憶,世界Game Over的一天也快了。

香港蘋果日報「即時文摘」 二○一四年四月九日星期三 由K先生轉載)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6980

Trending Articles